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乐食如东

从海鲜饮食文化探究如东长寿密码

信息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03 字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位于南黄海之滨的如东县是“中国长寿之乡”,同时又是“中国海鲜之乡”。纵观全国30多个长寿之乡的县(市),地处沿海地区的并不止一个,但同时拥有“长寿之乡”与“海鲜之乡”两块牌子的,则非如东莫属。如东人的长寿与海鲜饮食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偶然巧合还是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了解如东“长寿之乡”的成因以及对海洋文化的认知颇有意义。我们编发张武俊先生关于如东饮食和长寿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考,希望引起读者对如东地理环境和海洋文化的更多关注。

长寿是一种现象,它归因于诸多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得益于宜人的自然环境、丰富而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运动以及平和的心态等等,这些已有许多文章述及。本文以如东县为例,就海边生活环境与海鲜食品的健身益智功能及对长寿现象的相关影响作一些探讨。

如东襟江抱海,地旷土平,饶鱼盐,利农桑,海岸线长达100多公里,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县份。如东海岸外是广袤的沙滩,海陆之间有几百万亩滩涂和湿地。海洋一直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肺”,而滩涂和湿地则被誉为“大地之肾”。各种藻类和浮游生物在海中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除一部分溶入海水外,另一部分融入大气,所以海风显得特别清新。如东海岸带栽有长达百里的防护林,常年产生大量负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面对浩瀚的大海,呼吸这满含负离子的海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富集无穷的宝藏,包括多种生命元素与能量物质。海洋中的鱼、虾、贝、藻大多有吸收、聚集这些生命物质的特殊本能。海洋生物中富含硒、锗等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世界公认的抗衰老营养物质。补充微量元素是当代国际化的时尚健康理念,但微量元素和其它营养物质不同,并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只能靠外界补充,海洋生物就是其重要来源之一。当代一些健身强体保健品大多声称从海洋生物萃取物中制取。以如东特产文蛤为例,文蛤除富含优质蛋白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每100克蛤肉中含钙62毫克、磷228毫克、钾215毫克、镁45毫克、硒33.72微克、锌2.38微克等。另外,还富含VA、VE、叶酸、泛酸、烟酸等。如东地产文蛤氨基酸含量高,煨汤洁白如乳,鲜而不腻,雅而不俗,口感极佳,其鲜美度为外地同类产品所不及,以至有“银鳞玉骨无消息,此物居然压客宴”之说。过去如东当地的产妇都要喝文蛤汤来“催奶”,其实岂止是催奶,这文蛤汤就如初乳一样,令小儿和母亲体健身强。多年前,台湾海洋大学水产食品科学系研究员就发现,文蛤的热水萃取物含有细胞特异性生理活性物质,能提高人体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抗癌作用明显。文蛤中有一种醣蛋白,可促进免疫细胞增生及吞噬作用。将这种醣蛋白注射到肝癌、乳腺癌切片中,可引发癌细胞死亡(新华社北京1997年9月23日电讯)。如东人喜欢吃生炝或爆炒文蛤,其活性物质破坏少,效果更佳。如东年产文蛤2-3万吨(最多的年份曾达6万吨),其产量和出口量曾在全国夺冠。上世纪60年代以前,当地文蛤只卖2分钱一斤,涌市时小文蛤甚至一毛钱可买10斤。鱼类也相当便宜,小黄鱼(春鱼)也只卖几分钱一斤,人们一时吃不了,就将其晒干当咸菜吃。由于海滨城乡居民平日大量食用海鲜,连胎儿也从母体间接吸收其营养,自小便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体健寿长的基础。

当代科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在各类动物蛋白中,鱼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脂肪含量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尤以海鱼为最。一方面由于海洋生物构成中特有的营养素,另外也由于内河不断污染,而大海有相当强的御污和自洁功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吃肉不如吃鱼,吃河鱼不如吃海鱼,吃大鱼不如吃小鱼,吃小鱼不如吃虾。理由是一般肉类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进而导致动脉硬化。而鱼类则相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防治冠心病。动物个体越小,其蛋白质构成越利于人体(尤其是儿童、老人)摄取。如东海域宽广,盛产鱼虾,一些小鱼小虾一时吃不了,便用来喂鸡、鸭、河蟹、猪,甚至发酵后用来垩田,进而又形成了另一条优质生物链。

从医学角度看,中国医学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海鲜食品不仅可供食用,饱口福,而且具有祛病健身功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列举了许多海产品治疗疾病的方剂。比如石首鱼科(大、小黄鱼、鮸鱼等)肉能开胃益气,其鱼干炙食“治暴下痢及腹胀不消”,鱼脑石以水磨服治小便不通,煮汁服则解砒霜、野菌毒。文蛤治咳逆胸痹、崩中漏下、止烦渴、利小便、化痰软坚。如东著名老中医陈朗清先生曾经以文蛤粉治好了许多人的胃病。如东当地群众都知道,食用海蜇能“打滞”(治消化不良),乌贼鱼的“海螵蛸”粉能止血,紫菜能补钙,海带能补碘、降血压、治甲状腺肿大,海葵(沙星)能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有脚癣的人只要赤脚在海滩上来回走上几天,竟可以不药而愈。过去附近城市里有些患肺结核病人,常到如东海边人家寄住疗养,呼吸新鲜海风,食用鱼虾蟹贝,不久便会钙化痊愈。近来,科学界又发现,海洋中的许多黑背脊鱼类(如马鲛鱼等)富含维生素E,其鱼油内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EPA及DHA,可预防血栓形成。但是上述两种物质在常态下极易被氧化而失效,而这些黑脊背鱼富含的维生素E恰好有抗氧化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而国外掀起了一股吃黑脊背鱼风(引自日本泽贺津子、石田磐著《吃出活力》)。如东海域盛产黑背脊的马鲛鱼,这种鱼虽然其貌不扬而且肉质偏老,但在当地海鱼英雄排座次中,竟荣登“亚军”宝座(如东人称“一鲳鳊、二马鲛”),可见如东人早就对这种黑背脊鱼情有独钟了。

如东人的体健高寿,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大海的恩赐。大凡到过如东的人,都羡慕这里的人有口福,因而有“吃在如东”之说。这里说的“吃”,主要指海鲜。在如东,鱼、虾、蟹、贝、藻,应有尽有,过去交通不便,每逢大汛期间,海货铺天盖地,至于贝、螺之类,滩涂上更是俯拾即是,普通老百姓“无鲜不下饭”。如东民歌中就有“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月月鱼儿离水鲜”的唱词。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出现的全国性饥馑,内地不少人得消瘦病或浮肿病甚至饿死,但由于“田荒海不荒”,如东沿海居民得上述病症的很少。多年来,如东向国家和省市输送了大批运动员,其中不少人成了顶级冠军或优秀运动员,甚至还出了奥运会冠军。在历年征兵工作中,如东县也因兵源质量高而连年得到国防部嘉奖。在全国高考中,如东的孩子更是风头出足,多年以领军江苏的辉煌创造了高考神话。有人说,如东人吃海鲜胜过“脑黄金”,虽然言之偏颇,但也未必没有道理,独特的区位优势、宜人的生态环境、充足的海鲜食品对此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海鲜食品是大自然对如东人的恩赐,但是如东人并没有消极依赖优越的自然条件,反而在这优越的大环境下,努力将海鲜文化做到极致。即便是铺天撒地的小鱼小虾做家常菜,也做得有模有样,煎、炒、炖、煮、生炝、白煨、清蒸出各种花样,色香味形绝不含糊,使人食欲旺盛,摄入的营养也科学均衡。大城市有如东海鲜馆,食客赞不绝口,而南通、上海等地也常有人专程驱车来如东,为的就是品尝地道的“本港海鲜”。

或许有人质疑:世界上地处沿海的地方很多,同样吃海鲜食品,为什么有的地方并未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长寿现象呢?其实,长寿现象的归因并不是“唯一”和“排它”的,它得益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大而言之,从全球范围看,有些沿海地区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并不具备或匹配。有的自然条件恶劣,有的环境污染严重,有的地区社会不稳,争斗不断,战火连绵等等,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如东地处北纬32°,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季风拂煦、四季宜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认为最宜人居的好地方之一,社会和谐,大环境就比较好。小而言之,不同海域的海产物种也不尽相同,营养价值各异。人们普遍感到,如东海域的“本港海货”特别鲜美,当地人吃外地海货总觉得无味。比如当地小红虾口感就优于浙江红虾,本港竹蛏就优于大连蛏,至于当地特产“西施舌”更是无与伦比。一些摊贩在出售鱼虾海产时,常常大声吆喝“这是本港的!”这倒并不是商业噱头或“王婆卖瓜”的家乡情结,实在是因为如东海域正好处于东海前进波与黄海旋转波的交汇处,浮游生物聚集,而长江与内河又夹带大量营养素和有机物流入,因而水质肥美,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当地海洋生物饵料丰富,所产鱼虾富含氨基酸,营养既丰,口感也好。我们还是以文蛤为例,如东产的文蛤以鲜美典雅闻名于世,人称“天下第一鲜”。我国东北海域曾有人试图将如东文蛤苗运回当地放养,但由于“水土不服”,长成后的文蛤贝壳变厚,蛤肉缩小,肉质粗老,鲜味大减,诚可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桔”是也。长期以来,日本客商从中国进口文蛤都指定必须是如东产出。据说也有日本人曾试图将如东文蛤苗带回日本放养,然而成长中的文蛤竟悉数“撬排”逃走,终未成功。

当然,和其它长寿之乡一样,如东人健体长寿还同时得益于其它诸多因素。比如如东成陆较晚,早期先民多由外地迁来,五方杂居,血缘关系较远,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强。世代先民勤奋开拓,“辟我草莱”,坚忍不拔,劳作不息,海边人的“下小海”、“挑鲜”也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过去如东交通闭塞,工业不发达,也谈不上什么污染。长期的农耕社会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这里民风淳厚,古朴祥和,民众生性恬淡,知足常乐而又豪放达观。加上如东还有众多的号称长寿食品的杂粮和田园果蔬,平时饮食如同药膳,这些因不属本文述及范围,不再赘述。







声明:本站为政府公益性网站,欢迎转载并依法使用网站信息,但须注明稿件来源。